学术发表

跨媒介艺术

  1. 地图术:从幻想文学到故事世界,《文学评论》2019年第2期。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9年第8期转载。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19年第10期全文转载。《中国科学报》2019年5月22日第3版转载。全文
  2. 真实的风景与风景的政治——中国电影海外批评的当下取径,《文艺研究》2013年第4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13年第7期全文转载。全文
  3. 故事世界的兴起:构筑技艺与复魅文化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2022年第6期。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6届「学会奖」一等奖,2023年10月。
  4. 大国科幻:《三体》故事世界的跨媒介叙事,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24年第5期。
  5. 内卷社会的逆袭叙事及其情感结构——基于男频修仙网文《凡人修仙传》的考察,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2024年第2期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4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终评入围,2024年11月。
  6. 跨越边界:跨媒介艺术的思想谱系与研究进路,《艺术学研究》2023年第4期。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3年第12期转载。《中国艺术学年鉴•2024》全文收录(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编,艺术学理论共收录5篇)。全文
  7. 共世性:作为方法的跨媒介叙事,《艺术学研究》2022年第3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22年第9期全文转载。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22年第5期(第39卷)转载。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5届「学会奖」一等奖,2022年11月。全文
  8. 电影如何跨越边界——作为方法的跨媒介研究,《电影艺术》2022年第3期。全文
  9. 隔离与混杂:西方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空间,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18年第4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18年第8期全文转载。全文
  10. 跨媒体叙事:盗猎计与召唤术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2015年第3-4期。全文

后电影理论

  1. 赛博格的眼睛:后人类视界及其视觉政治,《文艺研究》2019年第8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19年第10期全文转载。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,2021年5月。全文
  2. 注意力匮乏时代的观影分心,《文艺理论研究》2024年第4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25年第2期全文转载。
  3. 作为技术图像的AIGC:生成影像、无缝美学与粒子拟像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2024年第11期。作者为施畅、谢忠正。
  4. 电影之后:从框取窗口到虚拟视窗,《电影艺术》2024年第4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24年第11期全文转载。
  5. 电影是一道门: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,《当代电影》2024年第4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24年第8期全文转载。
  6. 机器之眼:从操作图像到智能视觉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2022年第12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新闻与传播》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。
  7. 作为迷宫的互动叙事:冒险故事、分岔情节及多重未来,《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》2022年第2期。全文
  8. 游戏化电影:数字游戏如何重塑当代电影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2021年第9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影视艺术》2022年第1期全文转载。全文
  9. 空中之眼:无人机镜头的美学特征与视觉政治,《电影艺术》2021年第1期。全文
  10. 互动电影崛起:媒介脉络与游戏基因,《当代电影》2020年第9期。全文
  11. VR影像的叙事美学:视点、引导及身体界面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2017年第6期。全文
  12. 虚拟现实崛起:时光机,抑或致幻剂,《现代传播(中国传媒大学学报)》2016年第6期。全文

媒介文化

  1. 视旧如新:媒介考古学的兴起及其问题意识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2019年第7期。《新华文摘》(网络版)2019年第23期全文转载。《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》全文收录(刘海龙主编,传播学研究共收录10篇)。全文
  2. 被毁灭的纽约城,《文艺研究》2015年第12期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文化研究》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。《文化研究年度报告 2015》全文收录(陶东风主编,年度论文共收录10篇)。全文
  3. 摄魂怪与隐匿术:算法时代的面容危机,《探索与争鸣》2025年第2期(青年学人专刊)。
  4. 争夺可见性:二本传媒学生的「隐形实习」及其抵抗实践,《新闻记者》2024年第11期。作者为施畅、张国威。
  5. 制造分身:现代性主体的自我危机与分离想象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2024年第6期。
  6. 恐慌的消逝:从「电子海洛因」到电子竞技,《文化研究》第32辑(春季卷),2018年6月。全文
  7. 失控的身体——白先勇小说的身体诗学,《华文文学》2012年第4期。《新华文摘》2013年第3期论点摘编。
  8. 从场景到风景:巴金叙述中的都市想象,《上海文化》2012年第4期。
  9. 残雪小说的窥视书写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2年第6期。

 * 以上论文除标注外均为独著

著作出版

  • 专著《故事世界的兴起:数字时代的跨媒介叙事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,52万字。豆瓣

     

    读来令人兴味盎然的一本学术新作。一边是对古老的说书人技艺的当代沉思,一边则是对数码炫技的从容拆解。写作有问题意识,有当代视野,有体认、有思索。——北京大学教授 戴锦华

    见功力,识谨严,察胸襟,跨媒介,超文本。一种智慧的快乐,一种学术的想象力与生产力,使我对其当下性与未来性充满期待。——北京大学教授 陈旭光

    施畅这部新著,搭建了跨媒介叙事的学术框架,体现了青年学人的开阔视野与学术雄心。——南开大学教授 周志强

    当施畅纵情穿行于不同的理论和媒介之间,他便也如思想的魔法师,施展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复魅之力。—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姜宇辉

    体大思精,有质有文,才华横溢。—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汤拥华

     

    跨媒介叙事作为文学、艺术学、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共同关切的议题,在媒介技术快速迭代、媒介融合日益深化的当下愈发重要。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,聚焦数字时代的跨媒介叙事新变,系统梳理了跨媒介叙事的历史变迁与理论脉络,厘清了「故事世界「共世性」「可扩展性等关键概念,总结提炼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时代的三重转向——技术虚拟化、媒介融合化与文化复魅化。本书还将全球经验与中国实践相结合,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科幻、仙侠、探险等跨媒介叙事案例,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媒介叙事体系。

     

    【书评】吕新雨(华东师范大学):故事世界的背后是新旧世界观博弈,《社会科学报》2024年7月11日,第6版。链接
    【书评】郭超(中山大学):数字时代的幻想重临——评施畅《故事世界的兴起:数字时代的跨媒介叙事》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2024年第10期。链接
    【书评】汤拥华(华东师范大学):看短剧or读书,这是个问题——2024年度私人阅读,微信公众号「文艺批评」2025年1月21日。链接
    【书评】朱恬骅(上海社会科学院):同人创作,从二次元「跨界」到现实,《解放日报》2024年8月17日,第5版。链接
    【书评】周嘉卉(中国艺术研究院):一切认知皆叙事——读施畅《故事世界的兴起:数字时代的跨媒介叙事》,「垂纶记」2025年2月15日。链接

    【书评】周韵淞(四川大学):评施畅《故事世界的兴起:数字时代的跨媒介叙事》,「符号学论坛」2024年9月16日。链接

    【书评】易书棋(四川大学):评施畅《故事世界的兴起:数字时代的跨媒介叙事》,「符号学论坛2024年12月11日。链接
    【综述】卢文超(东南大学):2024艺术学理论:多维度推进自主理论建构,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25年第2期。链接
    【分享】《故事世界的兴起:全球经验与中国实践》,「十字街角博士生沙龙活动,深圳大学传播学院,2025年3月21日。链接
    【分享】《跨媒介研究的两条河流》,艺术学理论前沿论坛,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、《艺术学研究》编辑部主办,2024年10月24日。链接
    【分享】
    《故事世界的兴起:全球经验与中国实践》,四十二史科幻人文系列讲座,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,2023年9月13日,相关报道
    【分享】
    《跨越边界——跨媒介理论的思想谱系与研究方法》,「艺术的跨媒介研究」高端论坛,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,2022年4月16-17日,相关报道
    【分享】《跨媒介,怎么跨》,「媒介研究:中国与世界」研讨会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,2023年8月25-26日,相关报道
    【荣誉】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7届「学会奖」,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,一等奖(学术专著类),2024年10月。
    【荣誉】入围「探照灯好书」人文社科原创佳作书单,2024年7月。链接
    【荣誉】入选四川大学出版社2024年度「川大好书·最佳图书」,2024年12月。链接
    【读书】山东大学「山宇网文研究会」:孢子读书会丨2025春季网络文学读书会,2025年5月15日。链接
    【读书】微信公众号「澡雪时光」:书单分享 | 跨媒介叙事、科学哲学史、儒学原典,2025年2月1日。链接
    【读书】小宇宙播客「韧读」:2024年度让人神往的12本佳作,2025年1月。链接

  • 参撰《媒介研究导论》,吴璟薇编著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。
  • 参撰《科幻导论》,李广益主编,重庆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。
  • 参撰《融合新闻学》,刘涛等著,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。
  • 参编《毕业影像:创作与实践》,曾一果主编,王玉玮、施畅副主编,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。

对谈与书评

  1. 施畅、何昶成、侯杰耀、范虹:青年论坛|青年电影学者的新锐思考,微信公众号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人文」,2025年3月25日。链接
  2. 施畅:影游融合:面向未来的跨媒介批评——评「影游融合研究」丛书,《艺术评论》2025年第2期。
  3. 施畅、梁亦昆:全球视野下2023年度跨媒介艺术研究述评,《艺术学研究》2024年第2期。
  4. 藏策、施畅、袁园、周厚翼:数字虚拟时代的观看之道:从机器视觉到后人类视觉,《中国摄影家》2023年第4期。
  5. 埃尔塞瑟、齐林斯基、唐宏峰、金惠敏、陈卫星、李洋、董冰峰、王洪喆、徐亚萍、施畅:在媒介与艺术的历史中探险——埃尔塞瑟、齐林斯基同中国学者的对话,《文艺研究》2020年第5期。
  6. 施畅:传播的力量:口述、文书及图像——评赫拉利《人类简史:从动物到上帝》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2017年第11期。全文
  7. 吕新雨、鲁晓鹏、李道新等:「华语电影」再商榷:重写电影史、主体性、少数民族电影及海外中国电影研究,《当代电影》2015年第10期。作为文稿整理人。

科研项目

  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「新形势下全球数字游戏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」(23CH201),主持。
  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「数字虚拟时代的跨媒介叙事研究」(21FXWB006),主持,已结项。
  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视听艺术与沉浸式叙事研究及案例库建设」(19YJC760084),主持,已结项。
  •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VR产业发展与虚拟媒介创新研究」(GD18XXW04),主持,已结项。
  •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一般项目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际传播研究」(JDGTT202313),主持。
  • 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「数字游戏增强中国式现代化传播力影响力机制研究」(23JNQMX52),主持。

讲座 / 报告

  • 《视觉媒介与视觉文化》专题,清华大学《媒介发展史》课程,吴璟薇主持,2023年11月6日。
  • 《故事世界的兴起:全球经验与中国实践》,四十二史科幻人文系列讲座,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,2023年9月13日,链接
  • 《跨媒介,怎么跨》,「媒介研究:中国与世界」研讨会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,2023年8月25-26日,相关报道
  • 《机器之眼:从操作图像到智能视觉》,「艺术与物」第三届艺术理论前沿论坛,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主办,2022年10月15-16日,相关议程
  • 《后人类如何观看——科幻电影中赛博格的视觉难题》,「中国科幻电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——虚拟现实、技术伦理与危机想象」主题沙龙,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,2022年8月27日,相关报道
  • 《跨越边界——跨媒介理论的思想谱系与研究方法》,「艺术的跨媒介研究」高端论坛,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,2022年4月16-17日,相关报道
  • 《游戏化电影:数字游戏如何重塑当代电影》,「拒绝在/再玩:游戏的精神生态学」跨学科研讨工作坊,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,2021年11月14日,相关报道
  • 《媒介考古学:重返旧技术的年轻时代》,「黉门对话」专家主题论坛「媒介考古:艺术、媒介与感知」,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,2019年12月2-3日。论坛内容参见《在媒介与艺术的历史中探险——埃尔塞瑟、齐林斯基同中国学者的对话》,《文艺研究》2020年第5期。
  • 《机器的视觉:军事侦察、社会监控及安全配置》,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会夏季工作坊,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,2018年6月17日。
  • 《地图术:从幻想世界到虚拟世界》,「传播与历史」研究秋季工作坊,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, 2017年11月11日。
  • 《以西視東:老舍早期敘述中的域外經驗及其知識生產》,第11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,台灣中正大學文學院主辦,2012年5月26-27日。論文收錄於江寶釵、王德威主編,《第11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論文集:域外經驗與中國文學史的重構》,文水出版社(台北)2017年版,第361-395頁。

科研获奖

  • 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广东省人民政府,二等奖,2021年5月。
  • 中国知网2024高被引学者 TOP 1%,2024年12月。查询链接
  •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7届「学会奖」,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,一等奖(学术专著类),2024年10月。
  •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6届「学会奖」,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,一等奖(学术论文类),2023年10月。
  •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15届「学会奖」,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,一等奖(学术论文类),2022年11月。
  • 第2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,北京电影学院,铜奖,2015年11月。
  • 第1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,北京电影学院,银奖,2014年10月。

社会兼职

  • 广东省委宣传部挂职干部(2022-2023)
  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A刊评价推荐专家
  • 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